券中社1月10日讯,新年伊始,各路资金忙着调仓换股,资金在板块间大进大出,挪移之下,市场波动加剧。面对全新的市场局面,各家基金公司都忙着推出新品以备战新的一年。中加基金也在1月5日推出了2022年首只权益新品――中加龙头精选混合(A类:013771;C类:013772)。该基金正在中加官方直销渠道,北京银行、浙商银行(601916)、蚂蚁基金等代销渠道火热销售中。
据了解,中加龙头精选混合拟由“选股专家”李坤元和“成长先锋”张一然共同管理。李坤元现任中加基金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证券从业15年,其中基金管理经验超10年。她擅长在多变的市场风格中寻找投资机会,能力圈广,在医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行业造诣深厚。而张一然具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擅长成长股的投资和挖掘,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研究经验。
据银河证券数据,2021年,由张一然和李坤元共同管理的中加新兴成长混合A净值增长率达27.03%,在同类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排名前15%。而由李坤元单独管理的中加优势企业混合A全年净值增长29.65%,在同类混合偏股型基金中排名前12%;成立以来累计回报达62.47%,超基准近59个百分点,超额收益非常显著。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对“选股专家”李坤元进行了专访,听一听这位有着15年权益投研经验的“选股专家”是如何看待投资的?在不断变革的产业趋势下,她将如何挖掘出真正的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
证券时报记者:您从事权益投研工作已有15年,管理基金也有10年之久,作为公募行业的老兵,你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李坤元:我喜欢用产业的眼光投资企业,洞察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一起成长。我一般不太关注股价短期的波动,更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我认为投资中二阶导更重要,更愿意寻找行业趋势的拐点,因为行业景气度下行的时候,很容易会出现戴维斯双杀,所以我更偏好高景气度行业。
我希望成为长期价值的发现者,看重赛道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公司的治理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产品渗透率等也是相关因素。如果一个公司管理团队有问题,是无法长久经营的,因此在投资时,我一定要跟管理团队有深入的接触。
证券时报记者:能具体谈谈您的投资框架和投资风格吗?
李坤元:具体而言,我的投资框架主要是:1、注重基本面的研究,基本面是胜率的基础,选择好公司是核心标准。2、注重盈利变化趋势,关注公司商业模式和护城河,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愿意花精力去寻找未来景气度高的行业,关注所选企业的变化,重视调研和财务报表的跟踪;3、估值这一块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遵循偏价值的理念,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判断。4、对仓位控制有所保留,在出现大的转折点时,愿意做仓位的选择。虽然在极端行情出现时,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投资组合的作用,但组合回撤仍然会比较大,这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另外,A股市场往往泥沙俱下,大跌过后就要淘金,这时候寻找好公司需要手里有“子弹”。最近明显的一次是2018年,当年四季度消费龙头跌幅非常大,比如茅台、五粮液(000858)等,如果能对仓位做适度的控制,当时手里有现金的话,操作起来就更会灵活。
总之,在投资过程中,我会关注基本面,注重盈利变化趋势(加速或保持高位),并且会考虑估值水平。当然,针对不同公司,我们使用的估值方法也不一样,关键是适合自己。对高估值公司,我坚持要有深入研究,同时提防低估值陷阱。另外,我还会结合市场形势,适当控制仓位和组合的波动率。
在具体投资中,我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中观维度选择高景气度行业,在其中选择高成长性公司。在选公司的同时,我也会做大类资产配置,精选个股和宏观、中观景气度结合。
就投资风格而言,我认为自己更偏向成长,因为我更看重公司的成长性。我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有成长性、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行业方兴未艾。我更愿意去寻找那些未来有较高天花板、成长性好的行业和公司,这类公司中长期应该能够为大家带来不错的回报。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谈谈目前您比较看好的行业,如何理解判断这些行业的逻辑?
李坤元:个人认为今年可以重点关注三条线索: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大众消费品和绿电投资链。
今年制造业出口还会比较强劲,特别是中间品领域的出口,可能比市场预期的更为乐观。在海外供给端修复偏谨慎、全球产业格局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上较强的产业链,如机械、金属材料、化工、汽车零部件、纺服轻工等,里面都有不少“隐形冠军”值得挖掘;特别是很多细分行业,抖客网,经过供给侧改革和疫情的考验后,竞争格局明显优化,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未来有望持续享受“确定性溢价”。
对于大众消费品来说,我们知道,在2021年PPI-CPI剪刀差扩大过程中,下游消费品承担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2022年,随着产品提价顺利进行、成本端压力见顶,叠加共同富裕政策的催化,我们期待大众消费品迎来业绩反转,重点关注乳制品/啤酒/软饮料/美容和个护产品等。
另外,“双碳”背景下,随着绿电投资从前端到后端,逆周期对冲下的投资有望超预期。新能源运营平台和电网改造等细分行业值得关注,有望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投资主线。
证券时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对于2022年市场展望中,不少基金经理看好消费、制造和新能源,基金业“内卷现象”也很突出,您怎么看?如何跑出超额收益?
李坤元:所谓“内卷”的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三到五年,市场对生意模式较好的龙头公司以及景气度较高的赛道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挖掘。大部分优质白马公司的预期差相对较低,而估值反映未来的预期比较充分,隐含回报下降,投资者对短期信息的关注频率加大的同时,股价波动对短期要素的敏感程度加大,使得投资难度不断加大。
二是2021年以来,很多商业逻辑较为顺畅的公司,政策环境并不是很友好,企业的商业逻辑和政策支持变化发生了一定的背离和博弈;与此同时具备商业逻辑顺畅,政策环境风险较低的可投资的方向变得更为稀缺,行业间的投资回报有了更大的分化。这种市场环境对我们的投资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一年,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加深我们看好的重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基于这些理解对其投资机会做出更加有效的判断和执行;二是加深对一些具备预期差的子行业和公司的挖掘,需要持续的深入研究与前瞻预判。长期的超额收益来自持续的高质量的思考、判断和执行,我们会积极迎接市场的挑战。
证券时报记者:在您看来,龙头股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挖掘龙头股?
李坤元:我们心目中的龙头公司是在所属行业中规模领先、市场份额大、行业影响力强、盈利能力卓越的龙头公司,以及未来有潜力成为细分行业新龙头的公司。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大家从过去挣需求的钱,过渡到更多挣成长业绩的钱,而龙头公司在其中无疑具有更强的市场定价权和竞争力。个股层面,我们认为不同的行业里,龙头公司最终能走出来的逻辑是有所差异的,像消费行业,我们更看重公司的品牌力和渠道力;而科技行业和技术制造行业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它的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如何;资源品行业我们会更多的关注它们的成本控制能力,而成本控制能力又需要看它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的跟踪和做进一步的研究。
证券时报记者:在选股上,您会尽量回避什么类型的公司?
原标题:【中加基金李坤元:关注行业景气度,用产业的眼光投资企业】 内容摘要:券中社1月10日讯,新年伊始,各路资金忙着调仓换股,资金在板块间大进大出,挪移之下,市场波动加剧。面对全新的市场局面,各家基金公司都忙着推出新品以备战新的一年。中加基金也在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7013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